2023年以来,通川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多次获得国家、省级表彰,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双减”、红色教育、智慧教育等经验做法,被教育部、中央电教馆收录,并向全国全省推广。根据工作要求,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3年履职情况
(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1.建立区委、区政府领导联系学校制度。不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区委、区政府坚持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始终把教育事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发展工程。通过多次通过实地调研、座谈等方式深入教育一线,切实解决重点难题,深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2.各级各类学校党建工作全覆盖。全区教育系统现有党委3个,党总支30个,党支部146个,党员2000余名,按照“五个基本”“四个结合”“三道程序”“两张清单”标准,切实履行党建工作主体责任,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全力抓好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党建工作。
3.学校执行“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组织机制。学校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基层党支部通过多种活动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确保制度落到实处。同时,通过定期检查、实地调研、查阅资料等方式加强监督执行,指导学校组织研制党组织会议、校长办公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形成“三重一大”集体决策事项清单,建立党组织书记和校长定期沟通制度,及时修订学校办学章程。有效规范全区公办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区属公办党委学校2所,党总支学校29所,党支部学校20所,已完成改革任务学校51所,完成率100%。
(二)落实教育优先发展
4.确保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2023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74489万元,比上年增加1191万元,增长1.62%,全区幼儿园、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增长分别为0.21%、0.12%、0.06%和0.37%,同时,全区幼儿园、中小学各学段均实现了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目标。
5.落实生均公用经费拨付。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全部按照省定标准足额配套,其中小学720元/生?年、初中940元/生?年。在此基础上,对寄宿制学校继续按照寄宿生年生均3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继续对不足100人的规模较小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对特殊教育学生按年生均6000元标准补助公用经费,保障正常教育教学。普通公办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按照每生每年不低于1100元标准进行拨付。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按照500元每生每年进行保证。
6.加强经费有效监管。严格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建立教育经费使用和监管体系,强化财务预算监管,确保资金合理分配。加强对经费使用的审计监督,严格审核各项支出,确保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和合法性。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资金管理的责任和流程,确保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资金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积极探索制定相关负面清单,明确经费使用禁止性行为,加大对违规行为的追责、惩戒力度。以收定支,量财办事,量入而出,精打细算,禁止产生新的债务。严格核定教育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范围,规范分解落实直达资金,推动教育优先发展落地落实。
(三)统筹落实教育改革发展重点任务
7.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一是持续开展全区民办学校规范办学行为专项整治工作,围绕办学条件不达标、教育乱收费、套取国家专项资金、师资队伍不达标、教学管理不规范、违规招生入学、安全后勤不达标等七大方面进一步规范全区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二是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行为,实行全省统一平台招生,加强民办学校年检,健全民办学校监督管理机制。三是开展民办学校教育乱收费专项检查工作,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收费行为,严格收费管理。
8.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一是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紧紧围绕我区“三城三地三片区”发展战略及达州市“3+3+N”产业,积极支持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研发中心和人才培养平台。二是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指导职业院校紧贴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确保专业设置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对接。三是鼓励支持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提升职业教育供给能力,积极推动中科职业技术学校建设,扩增职业院校资源。
9.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学校布局调整。按照省、市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部署要求,紧扣全区乡村振兴和“三城三地三片区”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统筹推进区域内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逐步实现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市、区共建,西外片区新建达州市通川区二小巴山小学、七小龙山学校、红星小学、二小大寨子学校、实验小学五里店小学等学校,进一步优化了我区学校布局。
10.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新高考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把提升组考能力和试卷安全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根据省、市教育考试院要求,召开全区学校、年级等多层次会议,传达会议精神,为电话咨询和现场报名的考生和家长答疑解惑,并印制新高考报名和新高考政策资料,让社会各界和广大学生家长了解新高考相关政策。
11.建设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一是充分利用教育系统内各类人才群体,深入社区开展社区教育志愿帮扶活动,组成师资队伍主体。二是组织多样教育活动,包括讲座、研讨会、实地学习等,活动内容涵盖了文化传承、心理健康、社会热点等多个方面,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三是强化部门协作,整合家庭促进会等组织力量,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工作,共同推进终身学习体系建设。
(四)保障和促进教育公平
12.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一是开展中心城区公办幼儿园分类定级工作。按照文件要求,在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部门的主导下,对全区23所中心城区公办幼儿园进行了分类定级复核,加快确定级别,进一步规范公办幼儿园收费管理。二是通川区博文路幼儿园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学位360个,持续推进柏林口幼儿园、二小大寨子校区附属园、通川区实验小学五里店校区附属园3所公办小学附属幼儿园建设,预计建成后可提供普惠性学位1000余个。三是召开全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工作推进会,持续开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工作,吸纳更多优质民办幼儿园办成普惠性幼儿园,进一步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
13.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纵深推进集团化办学,就近划片,校长轮岗,教师互派,学生“结对”,场地共享,发挥优质学校资源优势。以城带乡,以优带弱,点教送教,对口帮扶,缩小区域教育水平的差距,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薄弱学校实现优质快速发展。不断优化城乡教师资源配置,积极推行新一轮教师校长轮岗制度,支持优秀教师跨学校走教,鼓励城镇学校骨干教师和校长向农村和薄弱学校流动,共同提高办学水平。
14.消除中小学大班额。加快增加城区公立学校学位步伐,新建达高中江湾城校区、二小巴山、七小龙山等学校,新增学位9400余个;目前我区正通过市区共建的方式,加快西外新区的二小大寨子学校、实验小学五里店学校、通川区红星学校建设进度,将新增学位4860个,力争在2025年秋季招生投用,铁路中学在改扩建中。同时全区新生儿出生率下降趋势明显,有效缓解城市新区学位紧张和“大班额”现象。
15.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23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预算下达资金1538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216万元,省级资金231万元,市级资金91万元。2023年学生营养膳食补助专项资金实际使用1208.9015万元,让全区52所农村中小学(含教学点)1.4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到营养改善计划。
16.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2023年学生资助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资助政策,以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为重心,认真开展“一卡通”专项治理和学生资助专项梳理工作,强化资助政策宣传,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资助程序,提高管理水平,认真组织实施,扎实开展困难学生精准识别、精准认定、精准资助工作,确保无一人因贫失学辍学,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我区发放各项资助资金5729.81095万元,资助学生52841人次。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7.健全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公务员”长效机制,严格执行通川区《关于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保障长效机制的意见》。全区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与公务员工资待遇同步预算、同步调整、同步保障、同步落实,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政策。
18.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师德集中学习教育活动,通过以案促改、观看警示教育片、通报典型案例、提醒谈话等形式,进一步筑牢教师廉洁意识,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行为底线。教育教师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廉洁从教,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19.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依据《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和相关社会事务进校园规定,制定了减负清单和“白名单”,严控增加教师负担事项。通川教育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教师减负的投诉举报热线和邮箱,确保投诉渠道畅通,为教师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招聘活动,及时增加教师数量,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20.统筹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严格按照《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4〕72号)设置的方法和标准,根据全区各中小学实际在册学生数报区委编办核定。同时按照总量控制、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及时优化调整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数量,提升编制使用效益。近三年统筹调减农村学校教师编制200余名补充到城区学校,推动编制资源均衡配置。
21.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通过国培、省培、市级培训以及区级培训,开展了新教师培训、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义务教育教师在线研修活动、校级领导干部培训、教研员培训等活动,对全体教师、校长完成5年不少于国家规定的360个培训学时,参与各种线上、线下培训4000余人。
(六)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全工作
22.校园安防建设经费投入。政府全力保障中小学校187名安保人员经费,每年投入442万元。组织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民办学校全面完成专职保安配备、校园封闭化管理、一键式紧急报警、视频监控系统联网、护学岗、防冲撞装置建设等安防建设。持续加大资金投入用于校园安全问题整改、安防系统升级和消防设施改造。
23.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强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督促学校配足配齐防护装备器械,完善校园周边“家长志愿护学队”、值周教师红袖标巡查校园周边安全等防控机制、切实维护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稳定。
24.开展平安校园建设。切实推行“五个在前”,把平安校园建设和安全管理、法治教育、德育活动深度融合。全面落实平安校园建设“六个一”硬件设施设备的安装,落实24小时专人值班、校门口定点执勤守护和校内巡逻防控制度,严防无关人员、危险物品进入校园。
25.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防控。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开足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邀请北师大、西南大学权威专家莅临通川区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加大家校共育力度,科学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全区师生8万余人参与心理健康测评工作。
26.学生防性侵、防欺凌。开展“法治进校园”系列主题活动。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带进校园,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全年邀请法治辅导员63次进校园进课堂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防性侵防欺凌等法治讲座,普法宣讲惠及师生56849人,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七)意识形态阵地管控任务落实
27.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组织召开教育系统大队辅导员任职集体谈话暨少先队工作推进会议,配齐队伍、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合理设置少先队辅导员的专职数量,严格落实专职少先队员的配备。截至目前,配备区级少先队总辅导员1名,大队辅导员56名,中队辅导员1000余名,实现了基层中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全覆盖。
28.教材建设和管理。严格执行教育部和四川省中小学教材选用有关规定,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免费教学用书工作,按规定落实2023年教辅教材自愿购买和无偿代购工作。
29.开展中小学思政课。一是整合资源,重塑思政课程体系。立足通川地域特色和文化资源,对各专业学科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二是创新模式,提升思政课堂质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智慧思政课堂,营造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环境。
30.开展语言文字工作。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教师均达到规定的普通话水平,各校(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使用普通话率达100%。
(八)打造良好教育生态
31.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把“五项管理”持续纳入家校协同育人机制、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实绩的考核评价,作为规范办学行为督导检查和责任督学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
32.扎实推进“双减”工作。丰富课程建设,注重全面育人;聚焦课堂管理,加速品质提升;创新课后服务,减轻课业负担;完善评价体系,推动双减落地。对2023年全区抽测、市教育局抽测学科进行了客观准确的分析,形成了质量分析报告,强化结果运用。持续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切实开展了群众最不满意10件事之“校外培训收费不规范”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开展校外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33.落实“五育并举”。加强思政课教学,10大名校集团发挥品牌效应,30余类特色课堂成效显著。近三年,我区获11节部级精品课,占全市40.7%,在全省排名第7。基础教育在全省有地位,在全国有影响,城区小学优生率45.43%;中高考成绩稳步提升,中考A+1等级、A+等级学生连续5年增长,高考本科上线率、一本上线率连续10年上升,“C9”“985”“211”院校录取人数逐年增长。
(九)学校规范管理情况
34.规范普通中小学招生。一是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免试入学规定,保障所有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均有一个公办学位。二是坚持统一招生、同步实施的原则,统一制定招生入学办法、发布招生信息,保证信息公开透明,推进招生入学规范化管理。三是关注特殊群体,促进入学公平,全面保证特殊儿童全部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四是完善和落实控辍保学机制,推进控辍保学从动态清零转向常态清零。
35.规范学校收费管理。严格落实省、市关于学校收费的规定,按照“管行业必须管行风”“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教育收费统一领导,按规定向社会公布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和监督电话。出台《治理教育乱收费及规范课后服务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开展专项联合检查,有效遏制学校违规收费情况。
(十)落实国家、省、市重大教育决策
36.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义务教育学区制治 理等工作。按照《达州市教育局2023年节约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保 护工作安排》(达市教函〔2023〕75号)要求,利用“六五环境日校园活动周”“节能宣传周”“低碳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各学校开展主题班会、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开足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大家校共育力度,科学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二、2022年、2023年市上交办的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一)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作
一是纵深推进集团化办学。16大名校教育集团充分发挥品牌引领效应,建设“大成课堂”“成德课堂”“生态课堂”等30余类特色课堂,聚焦品质课堂建设,积极培育省市示范学校,做大优质品牌规模。二是持续补充莲花湖片区、马踏洞片区、江湾城片区、柳家坝片区等城市新区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充办学资源,改善教育环境。三是不断优化城乡教师资源配置,积极推行新一轮教师校长轮岗制度,支持优秀教师跨学校走教。采取多种招聘方式积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56名,选派58名教师参与2023年春季支教、跟岗锻炼。
(二)2017年、2018年规划建设的某中心幼儿园等5个项目至今未启动
铁路幼儿园已开工建设,现已完成边坡治理,正在进行主体建设,江湾城幼儿园已建成投用。西罡学校附属幼儿园已完成招标。西外中心校幼儿园已完成建设,待小学建设完成后一并投入使用,预计2024年12月完成。柳家坝幼儿园正在进行方案设计审查,建成后将新增学位360个。
(三)扩权县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26个
明确建设标准,加大督促力度,做好“回头看”,及时化解条件改善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全区56所中小学校中,除未来几年将逐步调整合并的15所小规模学校外,41所学校全部建立了心理咨询室。
三、特色或亮点工作
一是深入推进劳动教育。结合通川产业特色、传统文化,研发开设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课程50余项,全区共有74名专职劳动教育任课教师,19名劳动技术专家、传统工艺大师被特聘为学校劳动教育兼职教师,中小学劳动课程覆盖率达100%。打造通川区素质教育综合实践学校,建设礼仪馆、雕刻馆等14个劳动教育综合实践馆以及现代种植养殖等生产劳动基地。2023年以来,合计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和劳动实践教育22场次,参与师生9000余人次。
二是有效推动科创教育。加强科技活动室的硬件建设,区一小率先建立科技楼,内设科学及机器人室4间,区四小VR智慧教室是达州唯一一所智慧教室,营造出生动、立体、深度沉浸的交互式教学情境。校本课程各具特色,区一小“STEM教育”课程中心的建构,区四小“VEX-IQ机器人”课程开发,其他学校积极设立科学影像制作、机器人、竞技叠杯、科幻画等课程,有效推动了科技创新教育工作。
三是有序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健全筛查预警机制,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备课组,定期召开教研工作会和教学观摩活动,分类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推动建立“一生一策”的心理成长档案。全区56所中小学校已有41所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包括11所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阵地达标。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开设专题心理讲座,构建起家、班、级、校四级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2023年1月—6月,开展“珍爱生命 向善向美 筑梦未来”主题演讲活动10余场,提供咨询服务1000余次。持续强化与西南大学合作,在全区中小学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活动。2023年6月、10月,举办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提升培训会,全区中小学管理者、班主任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计600余人参加。
四是常态化开展近视防控。始终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作为学校重点工作,各学校开展了中小学近视防控“八个一”活动,已顺利完成2023年中小学暨幼儿园视力监测工作。组建150余人的“守护孩子眼健康妈妈宣讲团”,通过培训活动,提高师生、家长对近视防控重要性的认识和健康素养,形成健康稳定的行为规范。
五是持续提升艺术教育。巩固和提高艺术课的开课率和教学质量,继续推进高雅艺术校园。组织音乐骨干教师参加达州市2023年度音乐教师专题培训;组织参加四川省第十九届中小学生艺术人才大赛,积极参加达州市青少年控烟绘画征集活动,共推选20幅优秀作品参加达州市决赛;参加“红心向党”—达州市首届小学生硬笔书法现场达人赛活动,推送800幅作品参加市级决赛;组织参加中共达州市委宣传部等5部门举办的“文化传承 强国有我”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达州选拔赛。
四、存在的问题
(一)党建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一是学校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力度还不够,部分学校未按规定对下属党组织分类排序。二是党建品牌效应尚未聚力成势,“红烛党建”培育学校数量较少,对“红烛党建”工作的推动落实力度不够。
(二)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短板。一是教研队伍力量薄弱。小学思政课专职教师数量配备不够,学科教研员配备不齐,年龄结构老化,教研队伍整体研究水平能力难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形势需要。二是教师培训力度不够,培训载体和形式单一,校本培训参差不齐,参培教师的内驱力不强,工学矛盾突出,教育教学研究开展的培训、活动、学术会议等较少。三是师德建设创新性不够,少数中小学对师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缺乏探索,抓师德建设处于被动状态,没有把师德建设真正作为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主动、创新地开展工作。
(三)校园安保建设还存在不足。一是部分保安人员年龄较大,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导致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反应不够迅速和有效。二是老城区校园周边车辆、人员流动大,环境复杂,师生安全存在隐患。三是校园安全主题课有待提升,心理健康课、安全主题课和法治教育进校园等活动重视程度不够,开展频率不高。
五、下一步工作
(一)健全党建工作机制。一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强化管党治党责任、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二是加大对基层党组织的指导督查力度,压紧压实责任,开展教育系统党建工作专项督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三是持续强力推进“红烛党建”行动,确保培育对象的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逐步形成“一支部一特色”,增强品牌效应。
(二)增强教师队伍建设力量。一是优化调整教师编制,强化专项经费保障,按要求配齐思政课教师,持续推进教育教研工作。二是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以及“国培项目”等方式,加大对学科教师的培训学习交流,激发全区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和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三是继续加强教师思想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文明素质,全面提升师德师风建设。
(三)加强校园安防能力建设。一是建立更加年轻化、专业化的保安队伍,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更新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减少监控盲区。二是科学制定安全管理计划,加强部门合作,严格管理校园周边交通和治安秩序,保障校园安全。三是认真组织各校开展各类安全教育课的评比和校园安全演练,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达州市通川区人民政府
2024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