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好阵地留心。充分利用镇、村闲置资源,出台相关补助政策,鼓励当地乡村工匠组建工作站、工作室等38余个,形成了相互学习、技艺创新、带动传承的良好发展氛围。市级乡村工匠何晓玲创办的何氏剪纸工作室,在乡镇建立工作室分站,开设剪纸课堂500场,有效助推剪纸非遗文化创新发展。二是技能培训提能。明确要求通川区农广校,职业农民培训机构专门开设乡村工匠培训班,每年开展培训不少于300人次。同时,与四川文理学院联合共建通川区乡村振兴研究院,组织专人编写培训教材,常态化组织培训20次。三是产业扶持增收。鼓励碑庙石正芳、蒲家王军等乡村工匠自主创业,开办米豆腐家庭农场、窖藏酒手工作坊,支持金石李健、安云向以勇等返乡农民工发展特色种植,支持省级乡村工匠程海洋,市级乡村工匠刘中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打造特色产业链带头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