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动达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富民增收的实施意见
来源:区投促中心
发布日期:2023-08-11
点击数:人次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动达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富民增收的实施意见》解读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高新区管委会,达州东部经开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精制川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富民增收的意见》(川办发〔202278号)精神,推动全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富民增收,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市委五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实现从资源产出地产业崛起地跃升,为建设成渝地区现代农业强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市改造提升低产茶园10万亩,实现毛茶产值达60亿元以上,综合产值超过100亿元,带动10万茶农增收、10万人就业。全市茶文化氛围更加浓厚,科技水平大幅提升,产品类型不断丰富,品牌影响力显著扩大,龙头企业发展引领能力明显增强,茶产业体系更加完善,茶农持续增收能力显著提高。

二、推进高质量发展

(三)巩固提升产业基地。建设川东北高山生态茶产业带,擦亮万源市川茶产业十强县名片,推进宣汉县、大竹县全省茶叶优势县建设,通川区、达川区、开江县、渠县多点适度发展,全市茶叶基地规模总体适度。按照绿色、优质、高效要求,开展巴山青标准茶园创建,推广茶树新品种和绿色生产、肥水一体、统防统治、名优茶机采、智慧茶园等先进技术,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大力推进低产低效茶园和老旧茶园改造提升。到2025年,全市优质红茶专用新品种种植面积达5万亩,改造提升低产低效茶园和老旧茶园面积10万亩,打造5个以上标准化老茶园基地,标准化夏秋茶机采基地面积占茶叶种植总面积60%以上。

(四)提升精深加工能力。提高茶叶初加工水平,支持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第一车间。规范加工厂房建设,按照食品生产规范和巴山青茶加工标准改善环境,实现清洁化生产。大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规范工艺流程,加大新技术运用的扶持力度,提升分等分级、产品包装能力,提高制茶工艺水平。围绕精深加工开展重点招商引资,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进茶叶加工企业密切协同、组团发展,支持规上企业与规下企业、专业合作社加强产业链协作,统筹初级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发展,促进优势互补、产业链增值收益共享,实现集群发展。对茶叶生产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优惠政策。加大茶叶加工机械购置补贴力度,推动茶叶生产加工设施装备更新升级。

(五)扶优扶强经营主体。依托产业优势,培育一批品牌知名、产品档次高、经济实力雄厚、市场影响力大、带动能力强的茶叶企业。引导支持企业挖掘夏秋茶资源利用潜力,积极拓展夏秋茶产品。支持茶企业整合、兼并重组,鼓励国有资本和民营企业自主自愿开展合作,加大资金、人才等要素投入。支持发展茶企业牵头,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茶农积极参与的茶产业化联合体。支持符合条件的茶企业申报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到2025年,力争培育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1家,产销收入超过3亿元的企业6户以上、产销收入超过1亿元以上的企业10户以上,夏秋茶产值突破15亿元。

(六)培育推广产业品牌。着力构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品牌体系,加大巴山青区域公用品牌,万源富硒茶”“大竹白茶”“漆碑茶等县域品牌和国礼白茶”“巴山雀舌”“紫云名冠”“九顶雪眉等产品品牌建设支持力度。推进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支持茶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培育1个以上全国有竞争力的企业品牌。支持市场主体开展商标国际注册,参加国内外品牌推介活动和产品评优活动。将大竹白茶作为全市茶产业突破性发展的着力点,支持各地集中优势资源培育龙头企业,健全标准体系,支持企业依靠特色生态、特质品种、独特工艺创制特色单品。到2025年,实现巴山青品牌销售额达到10亿元以上,品牌价值达20亿元。高质量举办巴山青茶文化节。

(七)构建产业市场体系。加强茶叶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大力拓展茶产业终端市场,支持和鼓励巴山青”“万源富硒茶”“大竹白茶等茶叶品牌在沃尔玛、世纪隆等大型超市开设专柜,在重要节点城市、机场高铁站、景区景点、星级酒店建立标准化旗舰店和展示展销店。支持产地交易市场建设,加快推进巴山青数字茶叶交易中心、大竹白茶集散中心等产地交易市场建设,提升服务质效。鼓励创新商业模式,引导茶产业电子商务规范发展,支持茶企业线上开店。组织巴山青用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茶博会”“四川国际茶博会等重大展示展销活动,支持茶企业出口。

(八)提高科技服务能力。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共建创新技术平台,鼓励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加强产学研企协同攻关,积极研发茶类新产品、新用途,推进品种、设备、工艺、产品创新,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各茶区建立专家顾问团,为茶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支持茶产业科研推广机构,开展品种更新、加工提升、产品创新等关键技术研究推广。充分利用巴山青茶产业学院、市茶叶协会等资源,加大对产业链人才的培训。开展巴山青制茶大师和传统制茶工艺传承人等评选认定活动,培养一批制茶工匠和专业茶艺师。支持茶企业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九)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广旅游 ”“生态 ”等茶旅融合发展模式,打造万源中国硒部茶园走廊”“大竹云峰茶谷”“宣汉巴山大峡谷沿线等茶旅线路,建成一批茶旅融合主题景区。深入挖掘弘扬达茶文化,讲好达茶故事,编纂《中国茶全书 f 四川达州卷》,开展《紫云坪植茗灵园记》修复保护工作。建设巴山青茶文旅商务区,鼓励茶文化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开展达茶文化对外交流活动,引导形成全社会饮茶、爱茶的文化氛围。

三、促进富民增收

(十)提高生产水平促进增收。开展茶区农民技术培训,培养一批种茶技术能手、职业农民。及时解决采收难题,推行机采机防等机械化作业,推动春茶、夏茶、秋茶应采尽采。推广就地就近加工,鼓励企业采用订单农业” “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建立保护价托底收购、以质定价分级收购等密切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的收购方式。通过稳定优质原料来源,应用先进设备,创新技术工艺,提升产品品质等方式,实现企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让茶区农民分享增值收益。

(十一)拓展产业功能促进增收。鼓励企业围绕加工、精选、包装等生产环节,与农户建立稳定劳务关系,推动茶区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培养一批从种子种苗到市场营销等全链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茶旅康养一体化发展,鼓励茶区农民开办茶家乐、休闲茶庄、特色民宿,提供采茶、制茶等茶事体验服务,拓展关联产业增收。鼓励农民开展电商直销、抖音带货,拓宽增收渠道。

(十二)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增收。支持茶企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深度合作,建立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茶农的利益共同体。支持村集体以资源资产作价入股和产业发展资金等为股本,采取资产托管、租赁、承包经营等多种经营模式与茶企业开展股份合作,推进农村集体资产增值增效,通过股权量化促进农民增收。鼓励农户、种茶能人、返乡人员、新型职业农民与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多种形式的茶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增加农民收益。

四、政策措施

(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茶产业专班统筹协调作用,加强茶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管理和服务,落实相关支持政策,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和专门力量,将茶产业发展情况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体系,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加大投入力度。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积极争取中、省财政资金,聚焦茶产业发展关键环节,支持茶产业基地、市场拓展、主体培育和茶区域品牌建设等,统筹推进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综合能力提升。要强化跟踪问效,对工作推动扎实、成效显著的地区,在年度茶产业发展资金分配上给予倾斜。鼓励金融机构通过担保、贴息、保险等多种金融工具,创新推出茶叶贷”“茶叶担等金融产品,加大对茶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融资。

(十五)强化行业监管。严格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备案制度和市场准入,规范生产经营主体市场行为,加强产品包装标识管理,完善鲜叶产地来源等标识内容。引导茶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诚实守信经营,理性宣传、经营、竞争。市茶产业专班要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及时通报相关情况。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61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