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质量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口岸物流体系建设,营造良好口岸物流发展环境,提高合作质量和发展水平,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双核引领、彰显特色、协同发展为导向,统筹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口岸物流系统总体布局,协作推进重大项目、重大平台等建设,加强口岸物流协同运营,构建区域优势突出、运行特色鲜明、网络均衡发展的高质量现代口岸物流体系,支撑引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面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
(二)主要目标。全面优化区域协同发展环境,畅通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沿江综合立体物流通道、国际航空网络通道等物流通道,通过空间布局、口岸服务、基础设施、运营组织协同共建,促进区域口岸物流降本增效,打造高度一体化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口岸物流体系。力争到2025年,川渝两地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4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比率较2020年降低1个百分点左右,5A级物流企业总数达到20家,创建2个及以上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
二、统筹推进区域口岸物流联网运行
(一)提高对外物流通道整体辐射能级。
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同做优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支持陆海新通道运营重庆有限公司与四川陆海新通道公司高度协同、市场共享,共同争取通道培育政策,实现运作、规则、品牌“三统一”。共同探索在东盟国家共建共享物流基地、海外分拨仓等设施。共同实施通道公共信息平台、通道发展指数、贸易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等一批跨区域合作项目,探索建立境内外集装箱共享体系。力争到2025年,成渝地区经西部陆海新通道累计运输货物达46万标箱。(责任单位: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市商务委;四川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口岸物流办,成都市政府)
高品质共营中欧班列(成渝)品牌。按照近中远“三步走”工作思路,继续深化中欧班列一体化发展,强化市场拓展、线路优化等合作创新,联合开展至俄罗斯、波兰等线路竞争性谈判,推进共建班列定价协商合作机制,增强中欧班列(成渝)竞争力和引领力。共推铁路提单物权化试点,探索赋予中欧班列国际铁路运单金融属性的有效途径。力争到2025年,中欧班列(成渝)年开行量超5000列,“十四五”期间累计开行约3万列。(责任单位: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人行重庆营管部、重庆银保监局、市金融监管局;四川省政府口岸物流办、省发展改革委,成都市政府)
高质量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联合打造干支衔接、江海直达的国际物流通道。加快组建长江上游港口联盟,推广应用重庆水运口岸营商环境优化系统。加快建设智慧长江物流工程,实施港口装卸、船舶运行、三峡过闸等数字化管理,推动三峡过闸安检和调度前移,逐步覆盖成渝地区沿江港口。推动成都经开区无水港、重庆果园港双港联动。共同争取国家开展三峡水运新通道研究并启动建设。力争到2025年,成渝地区长江上游港口货物吞吐量达3.1亿吨。(责任单位: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市交通局;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省政府口岸物流办)
高起点构建区域国际航空网络。支持两地机场集团交叉持股,打造成渝航空战略联盟。推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资源开放共享,支持共营卡车航班,推动两地机场互为异地货站,有效实现运力统筹和航线整合,做大国际航空中转,共建国际航空枢纽。支持重庆新机场错位发展,推动万州、黔江、绵阳、宜宾、泸州、达州等支线机场协同运营,打造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世界级机场群。力争到2025年,成渝地区机场实现年货邮吞吐量150万吨,国际航线覆盖130个城市。(责任单位: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局、市国资委,有关区县政府;四川省政府口岸物流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国资委,有关市州政府)
高标准推动区域多式联运协同。依托通道运营企业及国家物流枢纽运营主体,推进各环节、各运输方式联运转运规范作业,强化票证单据、服务标准协调对接。创新区域多式联运组织,深入推进“一单制”试点,探索赋予多式联运单证物权凭证功能,共同培育全程服务主体。合作推进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打造万达开多式联运合作试验区,共同培育商品车、冷链、化工品等专业多式联运市场。力争到2025年,区域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0%以上,联合新增2—3条对外多式联运线路。(责任单位: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市交通局,有关区县政府;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省政府口岸物流办,有关市政府)
(二)增强物流通道网络一体化运行能力。
推动面向成渝地区统一分拨配送的公路整车、零担、综合物流等企业,选择毗邻地区建设跨区域公共运力资源池。完善成都铁路枢纽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西线铁路通道,有序推进泸州、宜宾等重要物流节点建设,提高四川至北部湾铁海联运通道运输组织效率。深化泸州港、宜宾港与重庆港水水、铁水、公水联运合作,推动江津到北部湾冷链班列服务延伸至泸州。加快万达开物流一体化建设,支持常态化开行万州/开州—达州—团结村中心站的中转续接班列。加快完善铁路多式联运、冷链物流等集成服务,推动遂(宁)潼(南)、内(江)荣(昌)、合(川)广(安)长(寿)物流一体化发展。(责任单位: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市交通局,有关区县政府;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省政府口岸物流办,有关市政府)
(三)强化区域口岸物流信息平台联动。
持续完善川渝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延伸国际贸易全链条服务,深化川渝“单一窗口”合作,推进空运物流单证、铁路物流信息等互联互换,推进智能制单、跨境电商无纸化申报等特色功能共享共用。力争到2025年,川渝“单一窗口”实现与主要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金融机构对接,总申报量达1亿票,货物申报时间降低15%以上。共同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西部陆海新通道平台建设,完善商品归类、原产地证提示、贸易国别风险提示等功能。力争到2025年,降低通关单证成本70%以上,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应用覆盖率50%以上。(责任单位: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重庆海关,有关区县政府;四川省政府口岸物流办、成都海关,有关市州政府)
三、培育提升区域口岸物流经济发展动能
(一)打造供应链一体化服务体系。
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支柱产业,共建生产服务信息平台和制造业供应链物流服务网络,推进物流与产业融合发展。完善特色农业物流服务网络,积极整合快递、邮政、供销、物流等资源,打造“多站合一、一站多能”的县、乡、村商业消费网点,共同推动多层级、广覆盖的特色农业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服务保障特色农副产品规模化“走出去”和“引进来”。(责任单位: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市经济信息委、市商务委,有关区县政府;四川省政府口岸物流办、经济和信息化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
(二)共同培育发展枢纽经济。
依托重庆、成都极核,加快重庆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进成都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申报,培育“适空高端制造临空枢纽服务”航空枢纽经济。发挥达州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供应链组织优势,积极申报重庆生产服务型国际物流枢纽,推进万达开枢纽经济发展。加快发展成渝中部枢纽经济,合作共建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支持打造遂(宁)潼(南)成渝中部物流配送枢纽,推动广安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推动川南渝西枢纽经济发展,支持自贡、泸州、内江、宜宾、江津、永川、綦江—万盛、大足、铜梁、荣昌共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合作共建泸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重庆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建设重庆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积极申报重庆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形成枢纽经济发展合力。(责任单位: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口岸物流办,有关区县政府;四川省政府口岸物流办、省发展改革委,有关市政府)
(三)协力推进三大口岸物流发展带。
共同提升成渝主轴发展水平,推动重庆两江新区、成都经开区等加强产业集聚合作,推动重庆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成都现代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依托成渝中线高铁,建设重庆国际物流城“升级版”,共同打造成渝特色口岸物流发展带。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支持果园港、万州港、涪陵港、珞璜港、长寿港、泸州港、宜宾港、广安港等加强合作,打造港产城联动的沿江口岸物流发展带。发挥成昆、西成等铁路大通道运力优势,强化成都平原经济区资源要素集聚作用,推动物流和生产制造、商贸流通产业融合联动发展,打造便捷高效的成绵乐口岸物流发展带。(责任单位: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市经济信息委,有关区县政府;四川省政府口岸物流办、经济和信息化厅、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有关市政府)
四、合作开展口岸物流设施建设运营
(一)协同完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
强化区域铁路网和对外铁路通道协同建设。推进成渝中线、渝西、成达万高铁建设,积极推进成渝铁路成隆段扩能改造前期工作,加快重庆经自贡至雅安铁路研究论证,提升铁路货运能力。稳定开行城厢、团结村等站点间的小运转班列,提高成渝地区货物流转效率。探索打造高铁物流基地,共同争取国铁集团试点开行成渝地区至国内重点城市的高铁货运班列。(责任单位:重庆市交通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口岸物流办,有关区县政府;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口岸物流办,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市政府)
提高省际公路通道联系和通行能力。加快建设泸州至永川、大足至内江、南充至潼南、开江至梁平、铜梁至安岳等高速公路,力争开工建设成渝扩容、遂渝扩容、大竹至垫江、重庆经叙永至筠连等高速公路项目。加快推进川渝毗邻地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和快速通道建设,完善多层次路网体系,提升互联互通水平。(责任单位:重庆市交通局;四川省交通运输厅)
提升水运网络衔接能力。推进长江、嘉陵江、岷江、渠江等航道整治和航电枢纽建设,提高干支航运能力。加密支线航运网络,优化水水中转货运航线,推进干支联运常态化。构建深度辐射腹地、全面对接江海、高效联通国际的水运物流网络。(责任单位: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市交通局;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省政府口岸物流办,有关市政府)
(二)协作推进枢纽设施建设运营。
发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作用,共同布局建设冷链产销集配中心,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协同运营。深化荣昌综合物流园与泸州、宜宾等地合作。支持广安、合川、长寿共建长寿港沿江现代物流园。加快万州新田港、秦巴(达州)国际无水港、西南(自贡)国际陆港、开州港、广安港等航运物流设施建设。持续建设铁路口岸国际邮件互换中心,积极申建各类指定监管场地。(责任单位: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市商务委、重庆海关,有关区县政府;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省政府口岸物流办,有关市州政府)
(三)协同拓展境外口岸物流枢纽节点。
加强成渝地区海外服务和贸易物流资源共享,推动重庆中欧班列在德国杜伊斯堡等既有海外仓扩容提质,逐步完善成都中欧班列波兰马拉运控中心功能,探索在不来梅、布达佩斯、塔什干等主要节点打造中欧班列(成渝)海外仓,优化配置物流中心、还箱点等配套资源,提升集散能力和物流组织水平。研究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境外节点建设,加大海外仓、铁路场站、车辆购置等场站设施设备建设投入,部署建设柬埔寨、缅甸、泰国等地境外物流运营体系,提升南向货源组织能力。(责任单位: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市商务委;成都市政府,四川省政府口岸物流办)
(四)合力推动口岸建设和服务一体化。
增强成渝地区口岸联动开放合力,共同争取重庆铁路口岸、成都铁路口岸和万州港、涪陵港、珞璜港、长寿港、泸州港、宜宾港水运口岸以适当方式对外开放,推动九寨黄龙机场、万州机场口岸开放。力争到2025年,新增1—2个正式开放口岸。培育壮大口岸经济发展平台,探索新路径、新模式,共同申报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试点。持续推动综合保税区优势互补和高质量发展,从区域布局角度,研究建设服务成渝地区的保税物流中心(B型)。协调优化成渝地区口岸提效降费措施和便利通关模式,强化应用果园港、泸州港启运港退税政策。(责任单位: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市商务委、重庆海关、市财政局;四川省政府口岸物流办、商务厅、财政厅、成都海关)
五、优化区域口岸物流协同发展环境
(一)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建立区域口岸物流一体化发展协商合作联席会议机制,开展定期会商,统筹推进区域合作,协同开展口岸物流规划编制、跨省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推进实施方案落地落实。
(二)营造一体化营商环境。规范口岸物流领域市场准入管理,探索建立区域内互认准入机制,统筹开展区域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不同属地、不同类型企业开展资产整合。加强区域物流用地、税收、招商引资等方面优惠政策协同,营造公平发展环境。
(三)深化行业统筹治理。加强规划统筹,有机衔接国土空间、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规划,围绕重大物流设施、重大物流通道、区域物流枢纽等,推进配套交通网络规划与建设。共同制定一批区域口岸物流行业标准,推进口岸管理内容、流程等协同互认。健全区域应急物流协调联动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力量建设。
(四)合作培养聚集人才。搭建成渝地区口岸物流产学研合作平台,组建区域口岸物流发展智库,鼓励区域龙头物流企业、商贸流通企业与大专院校深度合作,定向培养企业所需的专业物流人才,协同制定物流人才引进激励政策。
附件: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口岸物流体系重点事项清单(2022—2025年)
附件
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口岸物流体系
重点事项清单(2022—2025年)